欢迎您光临浙江财经大学工会委员会!
dsfds

民主管理

6月7日,学校2022年教职工篮球比赛圆满落幕,副校长、校体委主任董进才出席闭幕式并为获奖...
查看详情>>
  5月17日,学校举办春季健身走活动,校领导钟晓敏、黄建新、孙旭东、徐晓东及1500余名教职...
查看详情>>

凝心聚力抓改革 攻坚克难谋发展 不断谱写高水平创新创业型财经大学建设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9-04-02浏览次数:

凝心聚力抓改革 攻坚克难谋发展

不断谱写高水平创新创业型财经大学建设新篇章

——在浙江财经大学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201942日)

钟晓敏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受学校委托,向大会报告学校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代表和特邀代表提出建议。

一、2018年工作回

过去的一年,是学校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高水平财经大学建设目标,团结依靠全校广大教职员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年来,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学校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员学习培训,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掌握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与管理。涌现出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等先进榜样,成功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实践得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首页特别推荐和中国教育报等大篇幅报道。

一年来,我们深化改革、狠抓落实,综合改革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稳步推进。学校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目标责任制的实施,综合改革已完成重点改革项目38项、定期推动项目6项、按计划推进项目14项,“十三五”发展规划主要发展指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17项。学校四方面关系进一步理顺,校内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现代化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各项事业发展成效显著,综合改革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预期效果正逐步显现放大。

一年来,我们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学校办学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学校正式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顺利构建起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坚实踏出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三步走”中长期发展战略中关键的第一步,成功跻身高层次办学发展行列。据上海软科“2019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显示,我校位列全国高校第115位、全国财经类高校第9位。

这一年,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学科建设迈出新步伐

学校始终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大力加强学科和学位点建设。新增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启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工作,牵引带动其他相关学科高水平发展。制定新增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建设规划,明确未来三年学科学位点建设总体目标。完成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验收、7个学术学位点合格评估和2个专业学位点专项评估的自评工作,与宁波诺丁汉大学签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协议。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等经管类优势学科在各类学科排名中表现突出。

(二)师资队伍焕发新活力

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核心战略资源,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总体实力和水平。成功召开全校人才工作会议,科学分析和把握当前学校人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努力方向。积极推进绩效工资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进一步落实学院人才引进自主权、绩效工资分配权、岗位聘任和考核自主权。不断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充分发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人才蓄水池的作用。全年共引进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50人,新增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等省级人才18人,入选省三育人先进集体1个、先进个人3人、省教育系统优秀工会工作者3人,入选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3个。

(三)教育教学开创新局面

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和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精心制定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逐条落实整改意见。确立以生为本、基于完全学分制的大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框架,建立健全本科大类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创新专业准入准出制度,全面实施2018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健全专业结构动态调整和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多个专业竞争力排名在全国继续领先。2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课程入选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个、省十三五第一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5个、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获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奖5项,获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称号。东方学院正式通过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应用型建设全面发力。

(四)人才培养彰显新成效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始终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生源质量继续保持省内领先位次,共招收本科生6507(其中东方学院2840)、硕士生665人、博士生12人,本科录取分数总排名居全国第65位、省属高校第1位。学生获各类学科竞赛国际级奖9项、国家级奖42项、省级奖229项,获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奖5项、省级奖48项。共有715名本科生被国内外知名高校录取,升学率达21.76%,同比增长27.25%,创历史新高,居省属高校前列。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优良率居全省高校前列,3篇论文被评为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8名硕士研究生考取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研究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7.17%99.51%,本科毕业生薪酬水平居全国非211高校第29位、全国高校第75位、省属高校第1位。

(五)科学研究实现新突破

学校坚持科研强校,高度重视制度设计、重大项目培育和团队平台建设。修订科研和创作工作量计算办法,不断完善科研平台、团队及科研奖励政策。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19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重大立项数取得新突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20项。入选《教育部简报(高校智库专刊)》研究成果1项,入选首批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和省新型高校智库各1个,设立校级特色研究所(中心)20个。11项研究成果获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22项研究成果获车俊等省部级领导人批示。《财经论丛》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评价报告》经济学·财政科学学科前3名。

(六)国际交流呈现新气象

学校把开放办学作为桥梁纽带,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9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7所高校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成立全国首个哈萨克斯坦经济社会研究中心,举办首届中哈经济社会合作论坛。建立全省首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工作站3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相继进站。与外交部领事司和省教育厅、外事办、新闻办共同举办“2018浙江省预防性领事保护宣传月活动。积极推动师生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共有23名教师入选国家公派出国项目,154名教师出国(境)访学交流,585名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654名留学生在校学习。

(七)国内合作展现新水平

学校进一步推动国内合作办学,持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积极吸纳校友等社会力量助推学校发展。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库”“智囊团作用,深入地方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服务浙江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五水共治和乡村振兴,不断推进社会服务的内容深化和层次提升。与省能源集团、省电力公司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与杭州市余杭区政府、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单位的战略合作。稳步推进校友及教育基金会工作,不断完善校友会组织建设,新建4个海内外校友会、校友上市公司高管俱乐部和校友青年创业者俱乐部。评选第五届最美校友,完成校史路财源雕塑和一体化校友服务平台建设。新增协议捐赠534.46万元,新获财政配比482.52万元。持续加强继续教育品牌建设,提供培训达9000余人次。

(八)文化建设结出新硕果

学校坚持把大学文化作为内生动力,持续打造浙财特色校园文化品牌。进一步加强党章党史、国情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和学校奋斗史的宣传,开展优良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家风家教宣传教育,持续抓好三风建设。推进公共艺术和体育文化建设,获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优秀歌手奖1项;获全国体育竞技比赛奖64项,位列全国高校体育竞赛榜第53名。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称号1个、全国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1支,百名学子寻访百名河长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受到彭佳学副省长回信高度赞扬。

(九)内部治理取得新进展

学校严格遵照《浙江财经大学章程》办学,积极推进内部治理体系改革。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校党委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落实省委、省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决策部署,全面实施校内权责清单制度,正式启用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完成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新旧制度衔接,有效推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化工作,成为全省唯一的学分制收费改革试点高校和高校成本核算改革试点单位。强化审计问题整改,进一步健全内部审计长效工作机制。积极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充分发挥党外人士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成功召开二届三次双代会,进一步加强工会建设,出台工会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工会帮扶救助办法等,不断推进工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十)条件保障再上新台阶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师生员工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稳步提升财务保障能力,常规收入较上年增长8.86%,实现省重点大学本科学费上调。加强资产与采购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互联网+教学和在线开放课堂平台建设,规范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推进大数据实验室、区块链实验室建设。推进信息数据质量治理,初步完成主要业务领域的数据资源目录梳理。不断丰富图书文献资源和特色馆藏,创建省级示范数字档案馆,建成720°全景数字校史馆。稳步推进文华校区改扩建工程和新一轮下沙校区建设规划,完成图书馆、科技实验楼屋顶修漏和新生、留学生宿舍改造工作。进一步健全安全责任制和公共安全监控体系,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有效提升后勤服务水平,深化美丽校园建设。完善工会服务帮扶体系,做好教职工疗休养、送温暖等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全心全意为教职工办好事、谋福利。

各位代表,同志们,一年来,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成绩。这是上级部门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同向、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对全体教职员工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

今天的浙江财经大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即将开启崭新的征程。面向未来,我们要善于把学校发展放在国家发展战略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中来思考和谋划。

一方面,从外部环境来看,新时代高等教育肩负着新使命与新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七大战略之首,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明确提出了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高等教育从原来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转向支撑和引领作用并重,其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国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开启了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征程,教育部正式出台了新时代高教40,浙江省也正大力实施高教强省37322日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更是发出了“优先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号召,大会提出要以高水平大学支撑“两个高水平”建设,重点做好“双一流”引领带动的文章,做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引进培育的文章,做好高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文章,鼓励做精做强特色优势学科。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施工内部装修的内涵式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从内部环境来看,学校发展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经过45年的发展,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主干优势学科建设成效显著,高水平师资队伍初步形成,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的能力显著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和位次排名有了较大提升,整体发展势头强劲。面对高等教育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学校有能力、有信心在教育强国和浙江高教强省建设中担当作为、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学校发展的愿景目标相比,与国内外高水平财经大学相比,与广大师生员工、校友以及社会各界的期望相比,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问题依旧突出。比如学术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研究团队紧缺、高层次学科建设平台单一、专业融合和多学科间交叉协同不充分、高层次教学科研成果短缺、大类人才培养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办学资源整合拓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学院自主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同志们,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高等教育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艰巨和光荣。因此,我们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困难挑战,以时不我待、争创一流的决心,以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信心,以弛而不息、久久为功的恒心,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开创高水平财经大学建设新局面。

三、2019年主要工作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关键一年。学校总体工作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综合改革,全力夯实双一流建设基础,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不断谱写高水平创新创业型财经大学建设新篇章,以优异成绩为新中国70周年华诞和学校45周年校庆献礼。

2019年,学校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办学,扎实做好新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工作。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加强校园宣传媒体矩阵化建设。持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优化干部队伍学历、年龄结构,做好学校中层干部届末考核和新一轮中层干部换届选聘工作,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推动清廉校园建设,持续加强正风肃纪。

(二)深入推进学校改革发展

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九个坚持要求,积极谋划新时期学校事业发展新思路、新举措,组织实施好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开展综合改革成效中期评估,进一步优化或调整重点改革项目,做好省高校内部治理机制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和管理服务体制,启动新一轮机构调整和岗位编制设置工作。推进双一流建设,做好省重点建设高校中期考核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建设工作。全力提升统计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和法学等5个学科的整体水平,为新一轮博士点申报打下坚实基础。开展目标管理责任制验旧启新工作,切实彰显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指挥棒作用。

(三)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切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高水平本科教育体系建设,深化大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本科专业调整优化机制,发展优势特色专业和交叉融合专业。加强课程建设,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优化研究生培养机制,强化学术学位研究生研究型培养模式,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规范学生学业管理,加强学习过程考核,严肃考试评价,严格毕业标准。推进互联网+”教学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强化通识教育,构建有力度的教学科研等效激励制度。做好招生就业工作,争取升学率再创新高。支持东方学院进一步加强省应用型试点示范高校建设,不断推动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

(四)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教师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教师职业准入制度,研究制订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及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强化学院评聘主体地位,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和师德考核,开展专业技术二三级岗位增聘和新一轮专技岗位聘任准备工作,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激励机制,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做到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争取在高端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有较大突破,在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工程方面有新的突破。继续搭建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的“1+N”模式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实施师资博士后制度。拓展教职工校内外培养培训途径,为教职工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五)积极做好科学研究和科研平台建设工作

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强化科研成果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继续实施国家级课题申报预审制度,做好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培育工作,积极推动优势科研团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以上项目。全力做好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申报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学科特色建设和学院特色发展,聚焦凝炼科研方向,积极培育高层次科研平台和团队,做好新一轮省级科研平台申报工作。持续推进智库建设,力争产出一批高水平应用性成果。举办好第三届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等高层次学术活动,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进一步扩大《财经论丛》学术影响力。

(六)着力提升开放办学水平

继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拓展新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申办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做好教师出国访学交流工作,培育一批富有特色、深受学生欢迎的优质出国项目。规范做好留学生招生、培养和管理工作。加大国内合作办学力度,开拓高层次社会合作项目,推动现有战略合作协议落地见效。建好各类实验实践教育基地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做好龙泉市横坑村对口帮扶工作。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学院争取办学资源、服务社会的能力。认真总结学校45年办学经验,彰显校友返校品牌引领,办好校庆系列活动,助力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继续发挥教育基金会的筹资功能,优化各项基金管理运作。强化校内继续教育统筹管理,进一步做大做强继续教育品牌。

(七)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和文化建设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加快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培育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完善思政工作评价体系,建好思政工作队伍,优化学生管理服务,打造大思政工作格局。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推进场馆育人”“文体育人”“实践育人,驰而不息正作风、树教风、抓学风。积极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抓实学生体质测评,加强竞技体育引领,丰富群体竞赛活动。进一步加强团学文化建设,推进志愿项目品牌建设,深化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实效,提高公共艺术教育水平。

(八)切实增强综合保障能力

不断增强经费筹措和绩效管理能力,推进学分制收费和高校成本核算改革试点工作。强化审计问题整改,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资产采购、管理和运营效益,规范资产经营公司管理。完成文华校区改扩建工程综合楼竣工验收工作,进一步推进下沙校区新一轮建设规划。强化数据质量治理,推进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二期建设。做好实验室建设发展顶层设计,申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加强图书文献、档案资源建设,建好省级示范数字档案馆。打造特色后勤服务品牌,建设美丽校园,推进理顺学生生活园区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工作责任体系,推进校园安全日常工作精细化管理,确保校园安全稳定。进一步完善民主议事制度,积极发挥党外人士、老同志的作用和优势,提升学校民主管理水平。不断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谐家文化建设。

各位代表、同志们,扎根中国大地,立足浙江本土,办一流的财经教育,是新时代赋予浙江财经大学的神圣使命,也是所有浙财人共同的梦想和责任。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勇攀高峰,不断谱写高水平创新创业型财经大学建设新篇章,为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